试卷: 第11章主观材料题
1.美国“世界500强企业”杜邦公司欲在某镇投资2亿元上马一个医药中间体项目,在该处踩点后决定投资,这意味着将改写该镇的历史。面对2亿元的诱人投资,距离长江只有5分钟车程的该镇上下却异常冷静。为搞清杜邦项目环保质态,镇主要领导连夜带人赶赴其在邻近城市投资的同类型企业,用烧杯“偷偷”在企业围墙外排污口取水。经环保专家对污水COD、PH值等检测,发现这一医药中间体项目属于国家限制类项目,一旦引入,有可能对该镇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,甚至会威胁用水安全。鉴于此,该镇最后决定放弃引进该项目。“从来只有我们挑别人,哪有别人挑我们厂”杜邦高层虽然无奈,但也表示理解该地对环境的尊重。该镇距离长江只有5分钟车程,其环保与长江休戚相关。据水利部门的最新资料显示,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量达到300亿吨,已超过上世纪80年代的两倍,而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,这些废污水中的80%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,其中就不乏世界500强企业。 该镇镇长杨某说:“我们内资民资招商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。外资目标达到九成。如果不是放弃2亿元的大项目,‘成绩单’会更漂亮。但为了沿江生态,这种放弃值得。” 2007年以来,该镇先后否决了13个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、总投资额5亿多元的项目,换来的是沿江生态和引资质态。 2.多年以来,发展经济招商引资,几乎成为各级政府手头的第一要务,这不乏合理之处,毕竟,经济发展的快慢,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快慢,当下仍是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。现实中,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招商任务,给予投资者超国民待遇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至于一个地方的环境、生态之类,则常常被忽略不计。 “环境诚可贵,生态价更高,若为GDP,一切皆可抛”,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现状的真实写照。而一些资源消耗型、环境敌对型的国外产业也趁着这一“大好时机”,谋划在我国布局。由此而生的后果,是有目共睹的:曾经水草丰腴的地方,在吸引了大量外资,实现了经济飞跃之后,却遭遇了蓝藻危机,连居民的饮用水都无法供应,至于“产业进驻,蓝天白云消失”“钞票到手,清流溪水拜拜”等现象,更是屡见不鲜。 【问题一】 如何评价材料中的现象? 【问题二】 材料1中该镇能够做出这样决策的原因是什么?
|